
梁小萍诗联词赋 ─ 千字咏史诗
《霸王悲歌 一 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
梁小萍撰并以狂草书之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
梁小萍撰并以梁氏狂草书之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▇ 《霸王悲歌-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局部
《霸王悲歌一 千字咏史诗书法系列》
作品书体:梁氏狂草
原作尺寸:135厘米 x 35厘米 x 22屏
原作材质:宣纸 墨
作品题记:
自古以来,《霸王别姬》一直以电影、戏剧、说唱等众多文艺体裁出现在中国文艺史上。这里的咏史长诗书法系列是作者对该经典作一种新的艺术表达。
为了加强悲壮,作者运用大量叠字修辞手法,使之成为该诗的一个明显艺术特色。
作品正文:
悲歌一曲逝硝烟,
下相英雄出少年。
少年名享楚将子,
青春鼎力可擎天。
学书学剑非成器,
学敌万人著霸鞭。
八尺长成男儿胆,
八斗雄强铸铁肩。
八丈风华媲日灿,
八千高志上云巅。
剑取守头剑气励,
一时豪杰俱可怜。
举兵直指秦朝暴,
义旗猎猎空中悬。
八千子弟争江渡,
风潇潇兮水涟涟。
世代毕竟豪门血,
顿时雄俊附争先。
安阳上将头颅断,
威风威武威名传。
遣将调兵援鉅鹿,
烧舍渡河击沉船。
三日持粮破釜甑,
九战秦军庆凯旋。
诸侯于是辕门过,
俯首膝行惧趋前。
自从军度三户津,
羞令章邯更辙弦。
一朝关中恃强道,
四十万军阵连蜷。
两方英杰襟相对,
千秋遗典鸿门筵。
刀光晃照咸阳夜,
倾寻血海肆涓涓。
阿房宫秀三百里,
尽付火光三月燃。
秦砖翻作楚王瓦,
秦朝月缺楚月圆。
霸道霸名开霸业,
铁衣铁甲执铁坚。
楚子思楚归楚土,
情怀倾情旧情牵。
一路彭城故园梦,
万苦何惜举都迁。
临江水澈千秋月,
长照义帝碧血鲜。
忽闻军叛北方起,
城阳马蹄碎陌阡。
又闻汉王东伐楚,
旋过广野闯平川。
晨击汉军晨晦暗,
日佔彭城日蒸煎。
冤魂十万饮泗水,
泗水尽血血飞溅。
冤魂十万枕睢水,
睢水止流悲杜鹃。
三匝围得汉天子,
天风天意起天边。
顿起飞沙走飞石,
终保新王创新篇。
四方风色消征苦,
八面灵光映日妍。
扫尘逐北滎阳界,
敖仓取粟敌牵缠。
成皋久拒日日迟,
东西广武竞相持。
汴水潺潺楚汉界,
叫阵声声决雄雌。
忽日楚王射神箭,
正中汉王无参差。
鸿沟拟定媾和约,
天下中分各天涯。
岂知汉废西归念,
诸侯齐伐附世时。
星稀一野寒天外,
沉沉寂寂山河移。
垓下楚军几寥寂,
神伤气弱伴疲肌。
敌兵兵重重重厚,
项营营岌岌岌危。
夜听楚歌起四面,
夜餐清月起乡思。
夜怀惆怅吞悲愤,
夜萦慷慨唱悲诗:
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
时不利兮骓不逝。
骓不逝兮可奈何,
虞兮虞兮奈若何?”
美人挥泪起剑舞,
凄凄戚戚和相之:
“汉兵已略地,
四方楚歌声。
大王意气尽,
贱妾何聊生。”
歌罢舞罢音声绝,
扬剑刎颈弃娇仪。
英雄泪洒苍茫雨,
雨敲天地天地悲。
悲心驱驰绝尘去,
去即一行紧相随。
楚兵八百图南突,
汉士五千续后追。
一途奔命復奔命,
一途狼狈东城池。
仅存二十八骑士,
何对数千精勇儿。
慨兮悲兮难自禁,
一声长叹送泣辞:
“七十余回逐战地,
八年羁旅血溅旗。
千军横扫如掀席,
占霸天下享名时。
一身傲骨英雄气,
何曾败北似斯危?”
狂啸奔驰闯敌阵,
星飞盔甲敌披靡。
“天之亡我非战罪!”
咆哮旷野如怒狮。
骑将紧迫项王马,
项王瞋目猛叱之。
人马一时俱震慑,
辟易数里腾空离。
几缕轻风抚战地,
几群鸦雀啼空枝。
几许苍凉栖落照,
几围丘野叠冰尸。
残戟残旗穆穆喋残血,
战途战马危危步战姿。
乌江亭长檥船待,
身不趋前步不移。
昔日子弟八千江西渡,
如今无一生还何怆悲!
赫赫颜面何以父老见,
悠悠心愧惟表天地知。
呜呼!
但见乌风悲泣泣,
但见乌云舞迟迟。
但见乌江悽切切,
但见乌骓哀痴痴。
一剑刎成标伟烈,
一世英名创古奇。
一败还定天下势,
一统霸雄知与谁?
注:此诗据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而作。